9月20日,“商业向善·益企前行”——“慈善+”项目开放体验日暨企业社会责任专题分享会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社会创新示范园举行。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民政局、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办公室指导,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上海浦东各地投资企业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组织合作促进会联合举办。来自爱婴室、迪哲医药、鼎信投资、洛德国际贸易、派克汉尼汾、森松、松下电器机电、碳素能源、渣打银行等40余位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参会。
近年来,浦东新区民政局一直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置于重要位置,积极寻求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融合与共同发展路径。今年,通过推进“慈善+”模式,实现了慈善公益与民生工作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加强资源整合、主动促进社会力量协同联动、相互赋能以及放大各自优势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以往仅限于摊位展示和项目路演不同,本次“慈善+”项目开放体验更加注重让参与者深入了解项目的具体服务内容及其对服务对象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企业社会责任专题分享会环节,来自易世泽(上海)咨询管理中心的创始合伙人马雨超以《ESG多元融合创造真正可持续的企业社会责任》为题进行分享。“浦东来说本身的先天条件比较好,而且在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上也非常有特色。在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当中,其实是要兼顾到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各种主体,也包括各个领域和内容,只有全方位的考量才是一种可持续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周旭峰围绕“CSR趋势与公益慈善”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作为国家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新区早在2007年便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并制定了中国首个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截至2023年底,新区社会责任达标企业数量已达到531家。这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浦东新区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区域责任竞争力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示范作用。
今年初,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并提出要推动提高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构筑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
在浦东新区商务委的支持指导下,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前瞻性、创新性、系统化地设计了“助力浦东涉外企业ESG能力提升引领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总部等链主企业的集聚优势,围绕ESG政策、信息披露、技术赋能、实践案例、政企联动等多个维度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带动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ESG能力和水平提升,构建浦东新区ESG可持续产业的良好生态。
根据相关计划,协会还将举办ESG产业生态创新大赛、开展供应链企业ESG能力提升培训、评选发布企业ESG引领样本等主题活动,引导激发浦东的中外企业在ESG体系中自觉行动与创新突破,助力企业提升ESG战略规划能力与可持续发展领导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投入到ESG新兴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会企业代表森松集团的刘敏表示,平时也会参与企业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奉献爱心,但这次沉浸式的项目体验还是刷新了她对慈善参与方式的理解。“我觉得让大家能够通过讨论,发挥扩散性思维,然后来集思广益,挖掘深层次的需求,这样的话能够帮助家庭走出困境,而且是长远的帮他去改变,建立信心。”
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于1993年5月,在服务外资企业、搭建政企桥梁、推动区域发展中成长壮大,是5A级社会组织,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称号,服务浦东总部经济、《财富》500强、经济特殊贡献、进博会等重点企业超6600家。
关注我们 及时接收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