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以“通过食品,为尽可能多的人带来健康”为企业使命,积极发展在华业务。经过三十多年的耕耘,中国现已成为达能全球第二大市场,拥有10家工厂和8000余名员工,并贡献了达能全球2023年约11%的销售额。
作为一家领先的跨国食品饮料公司,达能以“One Planet, One Health”(同护地球,共享健康)为行动框架,多年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引领全行业实现低碳转型贡献力量。2019年,达能已率先实现碳达峰,并朝着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的承诺稳步进发。在2023年更新发布了“振力征程”可持续发展战略,重新划定了可持续发展框架,围绕健康、自然以及员工与社区这三大战略支柱展开。
在中国,达能积极探索绿色减碳运营之路。截至目前,达能在中国已有7家工厂实现碳中和,分别座落在在武汉、青岛、西安等地。为此,达能工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绿色组合拳——积极探索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使用率,优先选用可再生电力和其他清洁能源,创新采用一系列节能降耗举措,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水二次循环使用等等。
使用产品全生命周期计算方法,达能脉动从2008年开始连续16年计算脉动产品的碳足迹,包括原材料、包装、生产、物流、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个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综合。根据计算结果,达能中国工厂积极推广节能节水、光伏发电等项目,大力促进碳减排。截至 2022 年,旗下全部生产工厂、达能专业特殊营养青岛工厂和长沙工厂均实现碳中和。
达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在工厂的应用。达能中国有7家工厂已经100%使用绿色电力。此外,所有具备气候条件的脉动工厂,目前都已经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设施,总装机容量达13.26MWp,最高年发电量可达11,400兆瓦时。在未来的25年的项目期,所使用的光伏电能约等于减少了222,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制造链条日常运作中,达能也积极寻找节能降耗机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与2004年相比,脉动产品的平均单位产品能耗已下降72.2%,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降低九成以上。
达能致力于探索更环保的包装方式和材料,以减少塑料的使用。2022年“世界环境日”前夕,达能宣布将与长期专注于碳捕捉和转化的创新公司LanzaTech合作,投资一种全新包装材料生产技术。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大利器,LanzaTech先进的“碳捕捉”技术,可以将富碳气源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过微生物直接转化为生产PET瓶所需的关键原料,从而减少石油的使用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采用这种PET生产的包装,即“智慧碳”包装,或将为饮料行业探索突破性的环保包装解决方案,从而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达能不仅自身践行绿色生产,还积极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2024年4月,达能脉动宣布成立“同护地球”产业链气候行动基金,计划在未来2年内投入超过3000万元,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快低碳能力建设,推广使用绿色能源,优化产品包装,采用绿色物流,持续倡导绿色消费及循环经济。同时,累计培训上下游供应商 300多人次,与供应商共同探索包装创新及回收利用的新机会,倡导循环、减塑、减污,促进碳减排。目前,达能上下游已有12家企业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并已通过1.5℃路径认证,32家企业已经建立企业温室气体盘查机制,64家企业明确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为了更好推动行业减碳,2022年,达能中国饮料脉动“武汉绿色工厂展厅”正式对外开放,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互动和实践,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绿色主题,鼓励其参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2023年,武汉工厂吸引了6,000多名访客参观。以武汉工厂为蓝本,目前达能在中山、西安、邛崃的工厂都打造了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以此扩大绿色教育的覆盖面,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面发展。
2024年浦东新区中外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引领样本评选活动自10月启动以来,共收到100多家企业报名,组委会从中筛选出49家企业的50个优秀实践案例,经过专家评审和投票推荐,最终有17个案例以其卓越的实践成效荣获“引领样本奖”。我们将陆续发布推送这些荣获“引领样本奖”的精选案例,以期为可持续发展领域提供实践借鉴。
根据企业提交的”2024年浦东新区中外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引领样本“申报材料整理
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于1993年5月,在服务外资企业、搭建政企桥梁、推动区域发展中成长壮大,是5A级社会组织,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称号,服务浦东总部经济、《财富》500强、经济特殊贡献、进博会等重点企业超6600家。
关注我们 及时接收最新资讯